教无止境

首页    菁菁校园    春江水暖    教无止境

教无止境

——《我与地坛》教后反思

韩彦武

       不仅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单就一节课而言,无论教师课前备课如何充分,课堂预设如何全面,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仍会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一,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难以预判,而临时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新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依赖于教师有无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应变智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这些新问题的不断生成而不断变化。

       本节课只拎出了《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史铁生写自己母亲的内容进行讲授,出发点是想打通文本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教学不应该简单归结为理解字词句,读背篇章段,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节课依据“人文性”,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中,着力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在带领学生体味作者母亲的爱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愧疚心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的母爱并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两条主线设计:

       1.情感主线。“亲情呈现”,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母(父)爱;“史母之爱”,文本中呈现的作者母亲的爱;“铁生之心”,史铁生的愧疚之情;“几张图片”“音乐欣赏”,力图从视觉到听觉再次打动学生;“爱就行动”,激励学生珍惜母(父)爱,懂得感恩,付诸行动。

       2.能力主线。读写共生是出发点,由课前布置学生写自己的亲情,引向文本的解读,通过对重点语句的解读,指导学生再次写作。

       课前预想得再好,目标设定再明确,但教学过程是无法准确预测和提前把控的,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发现诸多不足之处,试举几点。

       1.时间预设不足。由于对文本研读这一环节的预设不足,原本预想的二十分钟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得延长时间,进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了最后教学环节的完成,原先的教学设计临时作了调整。

       2.图片取用不足。课堂所取用的几张图片来源于网络,集中反映了苦难中的母(父)亲,虽然效果不错,但不足以代表生活中的大多数母(父)亲形象,并且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为了更真实、更有效地反映生活,可以在校门口等待学生的父母中,在食堂为学生送餐的父母中,在雨中接送学生的父母中,拍摄一组图片取用,平常中见伟大,细微处现真情,或许效果会更好。

       3.写作教学不足。预想中的两个写作要求——课前写作、当堂写作,由于时间不足,只完成一个,当堂写作只能被迫转为课后写作,此点实在不失为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一节课有优点,并不足以洋洋自得,一节课有不足,也并不需要郁郁寡欢,真正需要的是及时反思,寻找不足,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改进,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有效的课堂。

2017年11月10日 14:24
浏览量:0
收藏